红枣期货让枣农的日子更“红火”

本文选自和讯财经APP「和讯Plus会员」内容, 点击领取--和讯财经会员免费看更多脱水内容。和讯Plus会员,脱水全市场投资信息。

半月谈

近年来,随着红枣产业大幅扩种,产量快速提升,红枣价格连年走低。红枣种植效益受损严重影响枣农种植积极性,多地出现弃种或改种其他作物的现象。对于枣农而言,产量靠天气、价格看市场成了制约增收的掣肘。2019年4月,郑州商品交易所(以下简称郑商所)上市我国首个干果类期货品种红枣期货,创新金融手段为助力新疆红枣产业向规模化、集约化方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参照期货标准种枣,种植收益持续增长

2019年之前,流通市场缺乏统一的分级标准,大多枣农对高品质红枣意识弱,一味追求产量,使用农药、化肥来提高红枣产量,导致生产的红枣良莠不齐,影响总体收益和产业发展。红枣期货上市后,为产业带来了统一的质量标准指引,引导规范化种植、提高红枣品质。

近年来,新疆各地枣园逐步进行疏密改造、嫁接改优、填平补齐。改良后的枣园虽然枣树少了,但光照、通风条件得以改善,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双提升。在种植过程中,枣农参考红枣期货标准按需投入肥料,合理把控成本投入,裂枣烂枣皮皮枣逐步减少,商品率和优质果率稳步提升,种植收益持续增长。

议价有参考,枣农销售“底气足”

红枣季产年销,枣农辛苦种植一年,全年收益就靠集中收购期与贸易商谈判的“一锤子买卖”。红枣期货上市后,得益于期货市场连续透明的价格体系,枣农在年初种植时就大概知道年底收购的价位,议价能力得到提升。例如,2021年7月,新疆高温天气引发红枣大幅减产,枣农通过期货盘面提前对市场行情有所预期,与贸易商议价时底气更足,收购价由5元/公斤增长至8元/公斤。同时,收购主体多元化促使枣农卖枣“有渠道”。

红枣期货上市后,红枣收购主体除了传统的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外,越来越多的期现公司、金融机构前往新疆收购原料,加工期货标准仓单进行交割,有效解决了枣农卖枣难问题。

既能种地又能上班,枣农日子“乐滋滋”

交割仓库在新疆设立后,带动大量红枣加工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,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,实现“离土不离乡”,获得“红枣种植和工资”双份收入。

以新疆麦盖提县为例,在当地设立交割仓库后,吸引7家红枣加工企业入驻,年加工量从1千吨增长至10万吨,当地90%以上的红枣已经实现就地加工,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。通过设立红枣交割库带动周边红枣加工产业链发展,创造就业岗位,把农民原地转为有组织的产业工人,使枣农有了更多抵抗风险的能力,也有了更加稳定的收入。

“以前不会管理果树,红枣产量低,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。有了红枣期货后,家门口的工厂多了起来,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。”央塔克乡阿尔浪喀村46岁的种植户古再力·库完2010年开始种植红枣,谈到这几年因种植红枣“红火”起来的日子,满脸笑容。

红枣期货让枣农的日子更“红火”

“4—10月在地里干活,11月至次年3月在工厂上班,还把家里的土地流转了出去,现在有了双份收入。平时骑着电动车就能上班,能顾家还能挣钱,一举两得。”古再力·库完从2019年开始就把家里23亩土地流转给了公司,每亩地流转费1500元,土地流转后,自己也进工厂变成了产业工人,每个月的工资就有4000多元。“这几年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还住上了富民安居房。”

本文选自和讯财经APP「和讯Plus会员」内容, 点击领取--和讯财经会员免费看更多脱水内容。和讯Plus会员,脱水全市场投资信息。